山东省教师援疆政策通过“组团式”精准选派、教研联盟共建、国学文化浸润等创新举措,显著提升新疆喀什教育质量,形成“输血+造血”长效帮扶机制。 该政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文化融合等多领域,累计选派超千名教师,投入资金超13亿元,打造了可复制的教育援疆“山东模式”。
-
“组团式”援疆强化精准帮扶
山东采用“一市包一校”模式,按需选派骨干教师,组建15-20人支教团队对口支援喀什4县15所学校。2023年新轮换150名教师,覆盖小学至中职全学段,并配套选派千余名师范生实习支教。设立“山东名师工作室”,通过示范课、教研指导等方式培养当地教师,实现“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
三级教研平台推动教学升级
构建“鲁喀教研联盟”,选派专职教研员入驻喀什教研室,建立县乡两级教研分中心。修订学科评价标准,开展赛课、公开课活动,并利用1200万元援疆资金建设“智慧课堂”等信息化平台,形成“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150名喀什教师每年赴山东跟岗培训3个月,提升教学能力。 -
文化融合与职教帮扶并重
实施“国学润浸”工程,建设8所国学书院、35个国学课堂,推广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活动。职教领域遴选13所山东国家级职业院校结对帮扶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多对一”专业共建。组织鲁喀青少年夏令营、线上文化地标直播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 -
长效保障与激励机制
援疆教师享受职称评审优先政策,支教经历等同基层服务经历。山东投入13.26亿元新建改扩建127所学校,并创新“百校牵手”“千生定向”计划,为喀什定向培养师范生、提供高校专项招生名额。
教育援疆是长期工程,山东通过系统性规划将政策落地为可持续成果。 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教师选派机制,深化鲁喀两地教育资源互联互通,为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