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疆喀什的县级干部如同戈壁胡杨,扎根边疆、接力奉献,以产业赋能、民生改善、文化润疆和人才培育为关键抓手,推动受援地高质量发展。他们通过“组团式”帮扶、精准项目落地和长效协作机制,在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民族团结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队伍。
产业援疆方面,县级干部聚焦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引进山东企业技术与管理经验。例如,英吉沙县通过“戈壁大棚”技术试种生姜和鲜切花,填补南疆农业空白;疏勒县依托“龙头企业+卫星工厂”模式,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农副产品出疆销售额突破69亿元。民生领域,教育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疏勒县幼儿园改造升级户外设施,引入“课程游戏化”理念;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开诊后日门诊量超500人次,成为南疆中医药文化传播阵地。
文化润疆注重有形有感,县级干部推动鲁喀文旅融合,打造达瓦昆沙漠自然驿站等精品项目,并开展“文化大巴扎”下乡演出80余场。人才培育上,通过“繁星计划”“青蓝工程”等机制,山东援疆干部与当地骨干结对传帮带,累计培养千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山东援疆干部以实干担当诠释胡杨精神,将“齐鲁智慧”转化为喀什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书写新时代对口支援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