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作为新中国教育界的泰斗,其教学思想以“教文育人、树魂立根、仁爱之心”为核心,强调教师素养提升、民族精神培育及个性化教育,对新时代教育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于漪的名师教学思想中,“教文育人”是其核心理论根基。她主张教育本质在于育人而非单纯知识传授,认为教师需以自身精神境界感染学生,提出“教师心中要有共产主义旗帜飘扬”与“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关键理念。这一思想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实现“智育与德育融合”,通过学科教学塑造学生价值观与人格力量。
“树魂立根”强调民族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培养。针对社会“轻语文、重外文”的现象,于漪警示需珍视母语教育,提出“在学生心田植根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主张。她认为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文化自信,并以“现代人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将道德教育渗透至日常教学细节,为学生成长奠定精神基石。
于漪提出以“仁爱之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其“仁爱”理念从早期“有选择之爱”发展为“超越亲子之爱”,主张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与成长规律,以包容态度面对学生的不足。她主张将学生视为“家庭的宝贝、国家的未来”,主张通过个性化教育帮助后进生转化,并反对以分数简单评判学生,倡导“目中有人”的全人教育。
于漪始终将教师自我提升置于重要地位。她提出“为师者需智如泉涌”,认为教师应通过终身学习保持思想活力,主张教育需与时俱进,既要扎根传统又要回应时代命题。她反对教育功利化倾向,呼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强调教育需为学生的长期发展与社会福祉服务。
于漪的教育思想构建了完整的“文道统一”实践体系,其“教文育人”“树魂立根”“仁爱无类”的理念不仅重塑了语文教学范式,更成为新时代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行动指南。她的精神启示当代教育者:唯有将民族使命与人性光辉融入职业实践,方能成就真正的教育家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