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共济政策是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旨在优化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家庭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以下是核心要点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
背景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规模庞大(如上海超3000亿元),但实际使用率低,存在年轻参保人账户闲置与老年参保人需求不足的矛盾。
-
目标 :通过扩大共济范围、拓展使用场景,实现医保基金在不同人群间的风险分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共济范围与条件
-
共济范围
-
亲属范围 :由2021年的配偶、父母、子女扩展至2025年规定的近亲属,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
地域限制 :目前25个省份已实现省内共济,国家医保局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全国覆盖。
-
-
前提条件
- 共济双方均需参加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
三、资金用途与限制
-
允许用途
- 支付定点医疗机构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定点零售药店药品/耗材费用,以及近亲属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
-
禁止用途
- 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养生保健等非医保保障范围支出。
四、实施方式与操作
-
办理渠道
- 支持线上(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地方医保公众号、官网)和线下(医保大厅)办理,特殊群体可线下办理。
-
绑定规则
- 每名参保人仅限为一名近亲属授权,且需满足账户余额要求(如泰安2025年标准为390元/年)。
五、政策效果与进展
-
实施效果
- 2024年1-7月,全国共济1.91亿人次,金额227.38亿元,主要覆盖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
-
全国进展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跨省共济正在加速推进。
六、注意事项
-
时效性 :政策可能因地区调整,需以当地医保部门最新通知为准。
-
慢性病保障 :门诊共济不替代慢特病门诊统筹,特殊病仍需单独申请。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政策文件及最新官方解读,确保内容准确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