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环节,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下是主要措施及实施要点:
一、轨道几何尺寸维护
-
轨道整正与调整
定期对轨道几何尺寸(如轨距、水平、高低、轨向)进行检测和整正,减少列车重复荷载对线路的冲击破坏,尤其对重载铁路尤为重要。
-
联结零件维护
-
每年春秋两季对所有扣件、螺栓进行两次全面复紧,防止热胀冷缩导致的胀轨或轨缝拉大。
-
涂抹防锈油脂,防止螺栓锈蚀,确保联结零件技术状态良好。
-
二、道床与基础维护
-
道床养护
-
定期清理道床内的粉尘和杂物,防止道碴囊形成和板结。
-
对板结或弹性下降的道床进行清筛和加固,保持道床饱满、密实。
-
-
排水设施维护
- 清理道床排水口,防止积水导致路基沉降或翻浆冒泥。
三、钢轨与附属设施维护
-
钢轨打磨与润滑
-
定期对钢轨表面进行打磨,减少车轮磨损,延长钢轨更换周期。
-
涂抹防锈漆或润滑剂,降低钢轨与车轮摩擦。
-
-
桥梁与隧道检测
- 定期检查桥涵结构(如支座、桥墩)和隧道衬砌,及时加固或更换损坏部件。
四、环境适应性管理
-
气象因素应对
- 风沙天气缩短维修周期至3年1次,山区加强支撑加固,海滨地区防范腐蚀侵蚀。
-
季节性维护
- 夏季高温时重点检查轨道膨胀问题,冬季严寒时防范冰冻导致的轨缝拉大。
五、智能化与信息化管理
-
检测技术升级
- 采用激光扫描、无人机监测等先进设备,实现轨道几何尺寸的精准检测。
-
数据驱动维护
- 建立铁路线路健康档案,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病害发生趋势,制定预防性维护方案。
六、人员与技术保障
-
专业队伍建设
- 提升养护人员技术水平,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确保责任心强、业务熟练。
-
养护流程优化
- 实施养修分割模式,根据季节、设备状态划分维护任务,提高维修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有效延长铁路设施使用寿命,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