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改道作业流程可分为作业前准备、作业实施、质量检查及安全防护四个核心环节,具体如下:
一、作业前准备
-
工具材料检查
核对道尺、改道器、撬棍等工具的绝缘性能(轨道电路区段),确保机具状态良好、油料充足,并检查道尺有效期。
-
轨温测量
严格执行轨温“三测”制度(作业前、中、后),确认轨温符合作业条件(如超温不作业)。
-
防护设置
办理封锁手续,设置移动停车信号防护,驻站联络员提前40分钟到位,确认防护到位后方可作业。
二、作业实施
-
确定标准股
直线以方向好的一股为标准股,曲线以上股为标准股,道岔以直外股、导曲线上股为标准股。
-
轨距与支距调整
-
全面检查轨距、支距、辙叉位置,直股轨距偏差不超过±3mm,支距偏差不超过±5mm。
-
采用加调整片、翻转扣板等方法消除“三不密”(扣板与轨底、铁座离缝)。
-
-
道岔部件检查
检查钢轨飞边、接头错牙、轮缘槽宽度及防爬设备状态,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
三、质量检查
-
验收标准
-
轨距、支距符合《维规》容许偏差,查照间隔≥1391mm,护背距离≤1348mm。
-
道岔转辙部分方向顺直,辙叉位置准确。
-
-
回检与记录
作业后对改道区域进行复查,记录轨距、扣件状态及设备调整情况,确保质量达标。
四、安全防护
-
作业区域防护
来车时允许每2根轨枕留1个轨枕不钉道钉,作业时与车站联系确定时间,设置安全木隔离危险区域。
-
关键操作防护
转辙和活动心轨作业时通知电务人员配合,防止联电;起下道钉时控制数量(如5根/枕),避免侵入限界。
总结 :改道作业需严格遵循“三测、三查、三防护”原则,确保轨距、道岔状态及作业安全。不同场景(如轨道电路区段、道岔更换)需结合具体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