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考核未达标被辞退是否有补偿,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如果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则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补偿标准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8条和第87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具体情形
如果公司未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或者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直接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具体法律依据和程序要求
合法性要求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且要将相关制度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程序要求
公司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时,必须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包括与员工讨论、协商、公示和告知等步骤,否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内考核未达标被辞退是否有补偿,主要取决于公司是否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果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则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此外,公司在制定和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程序的合法性。
公司内考核没达标被辞退有补偿吗
公司因员工考核未达标而辞退员工时,是否有补偿取决于具体情况:
绩效考核不达标被辞退的补偿情况
-
不能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胜任: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公司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员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N+1赔偿)。
- 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在公司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
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公司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或支付经济补偿金。
-
考核制度不合法或程序不合规:
- 若考核标准不明确、未公示或未经员工同意,或辞退程序不合法,员工可要求经济赔偿,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2N赔偿)。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计算
- 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在公司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 赔偿金: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按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
公司内考核标准不明确是否合法
公司内部考核标准不明确是不合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的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此外,这些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应当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因此,如果公司的考核标准不明确,可能会违反上述法律规定,导致劳动争议和法律风险。
公司内考核结果不公平怎么办
面对公司内考核结果不公平的情况,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了解考核标准与流程
- 明确考核依据:仔细查阅劳动合同、员工手册等相关文件,确定公司规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流程是否明确、合理。
- 确认考核程序:了解公司的考核过程是否公正、透明,包括考核指标的设定、数据的收集与评估、结果的反馈等环节是否符合规定。
收集相关证据
- 工作成果记录:整理自己在考核期间的工作成果、项目完成情况、业绩数据等,以证明自己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 沟通记录:保留与上级领导、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相关人员关于工作安排、任务分配、绩效反馈等方面的沟通记录。
与公司进行沟通协商
- 主动沟通:在得知绩效考核结果后,尽快与上级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表达对考核结果的关注和疑问,要求其详细解释不达标的原因,并提供具体的事实依据。
- 提出合理诉求:根据自身的工作表现和实际情况,向公司提出合理的诉求,如重新评估考核结果、补发绩效工资、调整绩效目标等。
寻求内部申诉渠道
- 查阅公司规定:了解公司内部是否设有申诉机制或渠道,如员工申诉委员会、人力资源投诉邮箱等,并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交申诉材料。
- 跟进申诉进度:在提交申诉后,及时跟进申诉的处理进度,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了解公司的调查和处理情况。
考虑劳动仲裁或法律途径
- 咨询专业律师:如果与公司的沟通协商和内部申诉均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行的法律途径。
- 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在律师认为证据和理由充分的情况下,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绩效工资、恢复原有的工资待遇、撤销不合理的绩效考核结果等。
改进绩效考核体系
- 优化评估标准:确保评估标准合理、客观、公正,能够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
- 提高透明度:加强绩效考核过程的透明度,让员工充分了解考核流程和标准。
- 加强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和接受度。
-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