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培训的核心是强化职业操守、规范教学行为、提升育人责任感,通过系统学习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和实践方法,帮助教师明确职业边界,塑造良好教育形象。以下是关键内容的提炼与解析。
核心准则与法律法规
师德师风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掌握《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政策文件,明确禁止体罚、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等行为。重点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注重言行一致,成为学生品格的示范者。
典型案例分析与警示作用
通过剖析违反师德的真实案例(如学术不端、歧视学生等),培训引导教师反思日常行为潜在风险。例如,不当言语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长期伤害,而“以成绩论优劣”的做法违背教育公平原则。此类分析帮助教师建立“底线思维”,避免无意识违规。
师生互动与家校沟通规范
培训强调构建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例如合理把握沟通边界、保护学生隐私、避免单独接触异性学生等。在家校协作中,需坚持“专业指导”而非“过度承诺”,拒绝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谋利,同时掌握应对家长不合理要求的沟通技巧。
实践场景与自我提升路径
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定期自查教学态度、作业批改公平性、课堂语言规范性等细节。建议通过撰写师德日记、参与同行互评、学习优秀教师事迹等方式持续改进。学校可建立师德量化考核机制,将负面行为与评优晋升挂钩,形成长效约束。
师德师风建设是动态完善的过程,教师需结合政策更新与教育环境变化,定期回顾培训要点,将理论转化为自觉行动。建议收藏本文笔记框架,配套师德自检清单及应急处理流程图,强化日常教学中的合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