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明确将个人信息分为一般信息与敏感信息,采用默许同意与明示同意双重机制,要求信息处理需遵循目的明确、最小化保存原则,尤其强调敏感信息需事先授权,使用后及时删除。以下是核心要点:
-
分类管理
个人一般信息(如基础资料)可基于默许同意收集,用户未明确反对即可;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生物特征)必须获得用户明示授权,确保高风险数据严格管控。 -
处理原则
信息收集需特定、合理目的,用户知情且同意;达成目的后应删除或匿名化处理,避免超期留存。例如,去标识化技术需确保数据不可回溯个人身份。 -
组织责任
企业需建立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数据分类、权限控制及安全措施,定期审查合规性。违规处理敏感信息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个人信息规范国标为数据安全划定了清晰红线,用户需关注授权条款,企业则应强化技术与管理双轨保护,共建可信数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