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居民参与度低、服务内容单一、公共设施不足、环境卫生管理薄弱及党建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等,整改需从优化自治机制、丰富服务项目、强化资源整合、完善监督体系等多维度切入。
-
居民自治与参与度不足
部分社区议事会成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整改需调整议事会结构,补充年轻化、专业化成员,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建立线上反馈平台(如微信群、社区APP)和线下座谈会,鼓励居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形成“未诉先办”的响应机制。 -
服务内容单一化与质量短板
社区服务多集中于基础物业和老年照料,缺乏教育、健康等多元化项目。整改需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合作,增设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同时建立服务人员考核机制,通过定期培训提升专业素养,确保服务质量。 -
公共设施老旧与资源配置不均
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停车位紧张、健身器材损坏、绿地被占用等问题。整改需优先更新基础设施(如增设充电桩、修补路面),联合辖区单位共享资源(如学校场馆开放)。针对停车难问题,可通过规划新增车位、加强违停执法双管齐下。 -
环境卫生与安全隐患
垃圾混放、楼道杂物堆积等问题易引发火灾风险。整改需强化网格员日常巡查,联合物业开展集中清理行动,并推行垃圾分类奖惩制度。同步安装监控设备、疏通消防通道,通过“222”机制(即2小时响应、2天处理、2周反馈)快速解决居民投诉。 -
党建引领与长效管理缺位
部分社区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对民生问题响应滞后。整改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将巡察整改纳入绩效考核,压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党建+网格”模式,发动党员带头参与矛盾调解、环境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社区治理需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结合动态调研与科技手段(如智慧社区平台),将短期整改转化为常态化机制,最终实现服务精准化、管理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