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望在2025年延续复苏趋势,呈现渐进式、结构性改善,全年GDP增速或达4.7%-5.1%。核心亮点包括:政策发力(财政赤字率突破4%、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基建)、消费回暖(服务与创新场景驱动)、新兴产业贡献提升(新能源、数字经济占比超35%),但需警惕房地产调整、外部需求疲软等风险。
-
政策工具箱持续加码:2025年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降准降息预期增强,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达2万亿元,重点投向民生与科技领域。基建投资增速预计5.5%,制造业投资保持7%高位,为经济托底。
-
内需修复成关键引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回升至5.5%,服务消费(旅游、餐饮)与创新场景(适老化改造、新型城镇化)成为亮点。居民消费倾向若恢复至疫情前70%以上,将显著拉动增长。
-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对GDP贡献率突破3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近10%。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目标年均2%)是抵消人口红利减弱的核心。
-
风险与挑战并存:房地产销售面积跌幅需收窄至5%以内,青年失业率(当前14.9%)和PPI转正(2024年为-2.5%)是观察指标。中美贸易摩擦、地缘冲突可能扰动出口韧性。
当前复苏呈“U型”而非“V型”,2025年下半年或现同比增速显著回升。中长期需依赖要素市场化改革(土地、数据流通)与科技自立(研发强度目标2035年达3.5%),方能实现2030年后高质量发展模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