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招聘并非只招应届毕业生,但应届生确实是招聘重点。关键原因包括:政策要求国企承担应届生就业责任、应届生可塑性强且用工成本低、社招岗位通常针对特定经验或技术人才。不过,社会人士仍可通过社招、内部推荐等途径进入国企,只是机会相对较少。
国企普遍将应届生招聘视为核心任务,这与国家稳就业政策直接相关。例如,部分央企被要求校招比例超过70%,且一线城市户口指标多绑定校招。应届生如同一张白纸,便于企业通过轮岗、师徒制等体系培养,同时起薪比社招低30%-50%,性价比更高。
社会招聘在国企中占比虽小,但并非不存在。技术高管、稀缺专业人才(如核电工程师)或市场化子公司(如地产、金融板块)常开放社招。劳务派遣、项目制用工也可能不限制应届身份,但这类岗位通常无正式编制。
非应届生想进国企需主动突破限制。关注官方招聘平台的社会招聘专栏,或通过内部推荐、人才储备计划争取机会。提升专业技能(如考取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可增加竞争力,尤其对年龄放宽至40周岁的岗位。
总结来看,应届生身份是进入国企的黄金窗口,但社招通道并未完全关闭。求职者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路径:应届生优先把握校招,往届生需紧盯稀缺岗位并强化资质,同时警惕“关系户”占位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