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
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 5个等级 ,从一级到五级,防护要求逐级提高。具体划分及适用场景如下:
-
一级:自主保护级
- 适用场景:小型企业、中小学、乡镇信息系统等。 - 安全要求:无需备案,无测评周期要求。破坏后仅影响个人或组织权益,不涉及国家安全。
-
二级:指导保护级
- 适用场景:地市级以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核心信息系统(如普通办公系统)。 - 安全要求:需公安机关备案,每2年测评一次。破坏后严重损害公民、法人权益,或对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影响。
-
三级:监督保护级
- 适用场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的重要信息系统(如三甲医院、省级政务平台)。 - 安全要求:每年测评一次,需备案。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造成损害,或对公共利益产生严重危害。
-
四级:强制保护级
- 适用场景:电力、电信、银行等核心基础设施系统。 - 安全要求:每半年测评一次,备案要求严格。破坏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或对公共利益产生特别严重危害。
-
五级:专控保护级
- 适用场景:国防指挥系统、核心军事系统等最高等级。 - 安全要求:依据特殊需求定制,需专人专管。破坏后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总结 :等级划分依据系统重要性、数据敏感度及潜在危害程度,五级防护水平逐级提升,核心基础设施和关键领域多采用四、五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