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据确权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据资源向资产转化的关键改革举措。通过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不仅能破除数据流通壁垒,还能激活数据交易市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下从核心逻辑、实践路径和长期价值三方面展开:
-
确权是数据资源化的前提
数据确权通过法律手段界定数据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产品经营权,解决权属模糊导致的“数据孤岛”问题。例如,《数据二十条》提出的“三权分置”机制,既保护数据生产者权益,又促进数据合规流通。泰安市通过建立数据要素管理服务平台,完成公共数据登记和授权运营,验证了确权对数据市场化配置的基础作用。 -
改革需技术与制度协同突破
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数据“可用不可见”提供支撑,而分级分类管理则针对不同场景(如医疗、交通)细化权责。义乌国际商贸城通过108项数据审核确权,为后续资产入表奠定基础,体现“技术+规则”双轮驱动的必要性。 -
长期价值在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确权后的数据可通过交易、金融、服务等模式实现资产化。例如,泰山发展投资公司将停车数据转化为“泰山易停”智慧平台,创造1600万人次的服务价值;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则为企业开辟新融资渠道,凸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
当前,数据确权仍面临多元主体利益平衡、安全与效率兼顾等挑战,但通过试点探索和生态共建,其改革红利将持续释放。企业应提前布局数据合规体系,政府需完善评估与交易规则,共同推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