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厂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可分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对用人单位的法律后果
-
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即第2个月至第12个月)。若超过1年未签,则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用工满1年未签合同的,法律直接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丧失单方解除权。
-
行政处罚与信用风险
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甚至影响企业信用记录、招投标资格等。
-
社保与工伤风险
未签合同不免除社保缴纳义务,劳动者可投诉要求补缴;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需自行承担全部赔偿。
二、对劳动者的法律后果
-
举证困难
无书面合同导致工资、岗位、工时等核心条款难以证明,劳动争议发生时处于不利地位。
-
薪资与福利保障缺失
口头承诺的薪资、奖金、社保等易被否认,可能无法享受应有的待遇。
-
**成本高
需通过工资转账记录、考勤打卡、工作群聊天记录等间接证据**,耗时耗力。
-
合同条款无法约束
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证明实际约定(如考勤记录),否则可能承担不利后果。
三、其他风险
- 刑事责任风险 :若因未签合同导致劳动者重大权益受损(如工伤拒赔),单位负责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建议
劳动者入职时务必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仔细阅读条款,确认薪资、岗位、社保等核心内容。若单位拒绝签合同,可依法主张双倍工资、要求补签或提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