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以下是其核心资料简介:
-
人口与分布
截至2020年,壮族人口约1549万,其中90%以上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于云南、广东、贵州等地。广西南宁、百色、河池等地是主要聚居区。
-
历史渊源
壮族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西瓯”“骆越”等百越族群,秦汉时期与中原汉族交融,元明清时期逐渐形成“壮族”名称。其文化融合了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
-
语言与文字
拥有壮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曾创制过古壮文(通用性低)和拉丁字母拼音壮文,但现代壮族人已基本不使用传统文字。
-
文化特色
-
建筑 :传统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
-
服饰 :以蓝、黑、棕三色为主,男女服饰及头饰各具特色。
-
节日 :春节、“三月三”(歌圩)、“七月十四”等为主要节日,其中歌圩规模达万人以上。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铜鼓文化(图腾象征)、师公舞、马山壮族打扁担舞等。
-
-
社会变迁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壮语使用率下降,传统民俗习惯逐渐淡化,但民族认同感依然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