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的判断标准主要基于气象事件的发生概率、强度及对社会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极端高温
-
标准 :日最高气温≥41℃或连续3天≥37℃
-
特点 :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概率低(通常小于5%),易引发城市热岛效应、中暑等健康问题
二、极端低温
-
标准 :日最低气温≤-25℃或连续3天≤-19℃
-
特点 :极端低温可能导致冻伤、农作物冻害及能源需求激增
三、极端降水
-
标准 :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1小时≥70mm、24小时≥150mm)
-
特点 :极端降水易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需及时启动预警机制
四、极端风暴(台风/大风)
-
标准 :超强台风(底层中心最大风速≥16级)或大风橙色及以上预警(平均风力≥10级)
-
特点 :超强台风伴随巨浪、暴雨,破坏力强;大风易导致树木倒伏、电力中断
五、其他极端天气
-
标准 :冰雹红色预警(累计降雹≥5厘米)、雷电红色预警(伴随短时强降水或冰雹)
-
特点 :冰雹、雷电等事件虽概率较低,但局部破坏性显著
总结 :极端天气的判断需结合历史数据(如30年统计周期)和实时预警信号,重点关注极端值对社会、生态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