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者构成课程设计的系统框架,具有明确的层级关系和功能定位。具体如下:
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
定义 :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规范教学、生产劳动及课外活动,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
核心内容 :
-
教学科目设置 (首要问题):确定开设哪些学科;
-
学科顺序与课时分配 :规划学科先后顺序及课时分配;
-
学年与学周安排 :制定教学进度时间表。
-
-
作用 :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为课程标准制定提供依据,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
定义 :课程计划的具体化,以纲要形式规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进度及教学方法,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的直接依据。
-
核心结构 :
-
课程目标 :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目标;
-
内容标准 :界定知识范围、深度及结构;
-
实施建议 :提供教学策略与资源支持。
-
三、教材
-
定义 :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等,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
核心作用 :
-
作为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载体;
-
为教师备课、教学及评价提供基础材料;
-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体现学科核心内容。
-
总结
课程计划是宏观框架,课程标准细化具体要求,教材则是实施载体,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