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为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战略安排。具体目标涵盖经济、科技、治理、民生、生态、国防等8个方面,标志着我国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下是核心内容梳理:
一、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跃升
-
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量或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
-
经济结构优化
由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体系完善
-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进入世界前列。
-
研发能力提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升。
三、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
经济体系现代化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
国家治理能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四、民生与社会福祉改善
-
人民生活水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
社会保障体系
健康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教育、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显著进展。
五、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
-
绿色发展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国防现代化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能力显著提升。
六、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
-
文化强国建设
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国际竞争力提升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进入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面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总结
到2035年,我国将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驱动、治理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努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这一目标既体现了对经济规模的突破,更强调发展质量与可持续性,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