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天气行车需采取正确使用灯光、保持安全车距、低速谨慎驾驶等关键措施,避免视线受阻引发事故。恶劣天气下能见度不足,道路附着系数降低,车辆操控难度增大,掌握科学应对方法可显著降低风险。
正确使用车灯是首要原则。雾天应立即开启前后雾灯而非双闪,黄色雾灯穿透力强,能有效提示前后车辆。若能见度低于100米,需同步打开示廓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但避免使用远光灯,以免光线散射加剧视线模糊。车距应保持平时两倍以上。能见度小于200米时,与前车间距需大于100米;能见度低于50米时,建议寻找安全区域停车等候。通过路侧树木或分道线估算距离,切忌盲目跟随前车尾灯行驶。车速需与能见度匹配。高速公路行驶时速不超过60公里,普通道路不超过40公里,能见度10米内时速应控制在5公里以下,必要时开启导航语音提示辅助判断路况。
车窗清洁直接影响观察效率。出发前需彻底清除玻璃内外侧雾气,空调除雾模式下调至外循环,配合专用防雾剂预防反复起雾。雨刮器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及时清理落叶、积雪等遮挡物。遭遇突发团雾时,切忌急刹或变道,握紧方向盘逐步降速,通过连续轻踩刹车提醒后车。发生事故后立即开启双闪,人员撤至护栏外,在车后150米处放置警示牌并报警。出行前查看实时天气及交通管制信息,优先选择封闭式高速公路,避开临水临崖等高危路段。
雾天行车安全核心在于主动预防与应急准备相结合。实时关注气象预警,规划路线时预留备用方案,车辆需配备三角警示牌、强光手电等应急设备。能见度低于30米时应果断停车等待,安全始终高于行程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