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施工需重点落实排水防涝、材料防护及应急预案三大措施,通过提前规划场地排水、强化防潮防水处理、制定突发天气响应机制,确保施工安全与进度可控。
雨季施工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首先需全面评估场地地势,清理原有排水通道并增设临时排水沟,确保雨水快速排出;低洼区域通过沙袋、挡水板形成阻隔,避免积水倒灌。材料保护需分层落实:钢筋、水泥等大宗建材存放时底部垫高并覆盖防水布,避免受潮锈蚀或结块;精密仪器与电气设备转移至室内,施工电源箱加装防雨罩并定期检查绝缘性能。
防雷击与用电安全是雨季施工的关键环节。塔吊、脚手架等高空设备需接入避雷装置,每日检查接地电阻是否符合标准;雨天暂停露天焊接等高危作业,临时用电线路改为架空或套管埋地敷设,避免漏电事故发生。动态调整施工计划,优先完成基坑回填、混凝土浇筑等受雨水影响较大的工序,晴雨交替期穿插室内装修或设备安装类工程,减少工期延误。
应急管理需贯穿雨季施工全过程。项目部应提前储备抽水泵、应急照明等抢险物资,组织防汛演练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实时关注气象预警,遇短时强降雨立即停工并切断电源,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雨后复工前,需排查边坡稳定性、临时结构承载力和电路安全性,消除隐患后再恢复作业。
通过系统性排水设计、材料防护升级和灵活调度,可最大限度降低雨季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影响。企业需结合项目特点细化方案,强化过程巡检与风险预判,确保工程平稳度过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