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系统、接地保护、线路规范
临时用电安全检查是确保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检查内容涵盖系统配置、设备状态、管理规范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配电系统配置
-
分级保护设置
配电箱应设置三级配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逐级漏电保护,确保“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
设备标识与防护
配电柜需编号并标注用途,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应分开设置。设备应防雨、防尘,箱门应保持整洁,进线出线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严禁使用金属丝替代熔丝。
-
线路规范
电缆应穿管埋地或采用砼杆架设,架空线路需按黄/绿/红(相线)、蓝(零线)、黄/绿(保护零线)顺序排列,截面不小于10mm²。
二、接地与保护措施
-
保护零线管理
保护零线必须使用黄/绿双色线,严禁混接或作相线使用。灯具金属外壳、配电箱柜等需可靠接零或接地。
-
漏电保护与接地
漏电保护器参数需符合规范,接地电阻值应≤4Ω,重复接地需符合要求。塔吊等大型设备需单独设防雷接地装置。
-
手持工具安全
潮湿或金属构架作业需使用36V及以下电源,电动工具外壳必须接地,作业人员需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三、线路与设备状态
-
绝缘与老化检查
电线电缆无老化、破损现象,插座、插头结构一致,避免导电触头与保护触头混用。
-
安装规范
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m,手持照明灯需使用专用电源。配电箱安装高度符合规范,箱内电器间距合理。
-
定期维护
每月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专业检查,记录维修情况,确保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等指标合格。
四、管理规范与档案
-
制度执行
临时用电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核批准后实施。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安全培训。
-
安全档案
建立包含施工图纸、验收记录、接地测试报告、维修日志等的安全技术档案,实现动态管理。
-
隐患排查
实行“三不放过”原则,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雨季、风季等特殊时段加强检查。
通过以上检查内容,可有效防范触电、火灾等电气事故,保障施工现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