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雨雪冰冻灾害需采取多层次、系统化的防护措施,核心包括个人防冻伤、交通防滑、农业防冻害及一氧化碳中毒预防等关键环节。 以下是具体实践方法:
-
个人防护
- 保暖防冻:穿戴防风保暖衣物,重点保护头部、手部和足部;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儿童、老人及孕妇减少外出。
- 冻伤处理:若发生冻伤,立即进入温暖环境,用温水(非热水)浸泡患处,避免揉搓或使用高温设备取暖。
- 室内安全:检查房屋保暖性,保持适宜温湿度,定时通风;使用煤炉取暖时需安装烟囱并定期清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交通出行
- 车辆准备:安装防滑链,更换防冻液,保持车灯和尾灯清洁;行车时降速、控距,避免急转弯或急刹。
- 步行防滑:选择防滑鞋,避开结冰路面和屋檐冰柱;老年人外出携带应急联系卡,使用防滑手杖。
-
农业防冻
- 设施加固:大棚需加装草垫或双层薄膜,及时清理积雪防止垮塌;果园和农田疏通沟渠,避免积水结冰。
- 牲畜管理:禽畜棚舍加强保温,增加光照时间;水产养殖调整投饵量,保持水温稳定。
-
应急与健康
- 慢性病患者:提前备足药物,避免剧烈活动;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 社区协作:及时清除公共区域积雪,优先保障主干道和立交桥畅通;通过媒体发布预警和防御指引。
提前规划、科学应对是减轻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关键。 从个人到社区,需协同落实防护措施,确保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