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天气期间,安全隐患排查应重点关注建筑物结构承重能力、电路设备稳定性、户外避灾路线规划及防滑防寒物资储备,同时需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1. 排查建筑物结构隐患
暴雪堆积可能引发屋顶坍塌风险,需提前检查老旧建筑、临时工棚及农业大棚的承重极限,及时清理积雪。补充检查墙体裂缝、门窗密封性,避免低温导致建材脆弱化。高层建筑需清理悬挂物(如广告牌、空调外机),加固承重薄弱区域。
2. 检查电路与供暖设备
低温易导致电线绝缘破损、短路起火,需排查户外线路积雪覆盖情况,关闭非必要电源。使用电暖器、燃气设备时,确保通风环境,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提前调试备用发电机,保障医院、养老院等场所的供电供暖连续性。
3. 规划户外避险路线
暴雪可能阻断交通主干道,清理社区、村庄出入口及消防通道积雪,设置警示标志。检查桥梁、陡坡防滑措施(如撒盐、铺设草垫),修剪道路两旁易折树枝。明确临时安置点位置,确保急救车辆通行无障碍。
4. 储备应急物资与工具
家庭及公共场所需备足防滑链、强光手电、保暖衣物、高热食物及基础药品,定期检查保质期。车辆加装防滑轮胎,携带铲雪工具与应急电源。社区需配备大型除雪机械,划分责任区域以提高清雪效率。
5. 建立联动应急机制
政府、企业与社区需联合开展24小时值班巡查,通过广播、社交平台实时发布天气预警与避险指引。组织防灾演练,培训居民掌握冻伤急救、火灾逃生技能。设立互助小组,重点帮扶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
暴雪天气的灾害具有叠加性,提前排查隐患、制定科学预案可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公众需主动关注预警信息,避免盲目外出,遇险时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并保持通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