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管控措施需从施工前准备、过程控制到养护全流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以下是关键措施:
一、施工前准备
-
方案与材料审核
制定详细施工方案,明确浇筑方式、顺序及配合比;核对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与设计要求,确保材料质量。
-
设备与现场检查
检查搅拌车、泵车等设备性能,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模板、钢筋等预埋件位置准确,无杂物和积水。
二、浇筑过程控制
-
分层振捣与温度管理
逐层浇筑,控制厚度(剪力墙5-10cm)和振捣间距;根据配合比和环境温度调整浇筑速度,避免过冷或过热。
-
施工缝处理
楼板、剪力墙等结构按规范留设施工缝(底板与池壁300-500mm),表面需凿毛湿润后继续浇筑,确保接缝质量。
-
设备与人员管理
配备足够振动棒(4台),专人操作;分班作业时保持连续浇筑,避免冷缝产生。
三、质量检测与防护
-
坍落度与标高控制
每3车混凝土检测坍落度(160-180mm),控制顶面标高偏差;采用标高尺和水平仪监测分层厚度。
-
模板与钢筋保护
模板清理干净并湿润,钢筋绑扎后覆盖防护网;浇筑时专人维护预埋件位置。
四、养护管理
-
保湿与时间要求
混凝土终凝后12小时内覆盖保湿,梁、板养护≥7天,剪力墙拆模后涂养护液。
-
特殊部位处理
斜坡楼梯采用低坍落度混凝土,剪力墙根部预留水泥砂浆层防止烂根。
五、安全与资源管理
-
施工通道保障
搭设钢管马道或专用桥道,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通行,避免踩踏钢筋。
-
人员分工协作
明确振动、抹平、收光等岗位职责,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降低工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