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逃生演练流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演练准备阶段(3-7天)
-
制定演练方案
确定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及场景(如办公室火灾、化学品泄漏等),并绘制疏散路线图标注安全出口和集合点。
-
物资与人员准备
-
准备烟雾发生器、灭火器、对讲机、急救箱等设备,并贴上专用标签。
-
分配角色:总指挥、疏散引导员、伤员模拟员等,明确职责。
-
组织消防知识培训,确保90%以上人员通过考核。
-
-
通知与宣传
发布演练通知,明确注意事项,并通过会议或公告进行宣传。
二、实战演练阶段(30-60分钟)
-
模拟火情报警
通过烟雾发生器或手动触发报警系统,模拟火情信号。
-
启动应急响应
-
火灾报警后,总指挥立即启动应急广播、排烟系统和防火卷帘。
-
检查灭火器是否在位且完好,组织员工进行灭火器操作训练(提、拔、握、压)。
-
-
组织疏散撤离
-
员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弯腰沿预定路线撤离,疏散引导员维持秩序。
-
疏散至安全区域后,指定人员点名核对人数,确保无人员滞留。
-
三、安全保障措施
-
专业指导
安全主任或消防员现场指导灭火器使用、疏散路线选择及应急处理。
-
安全检查
演练前检查消防设施(如喷淋系统、排烟设备)是否正常,演练中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
医疗救护
配备医疗急救箱,对模拟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四、总结与改进
-
演练评估
总结演练过程,评估疏散速度、员工反应及应急措施有效性。
-
问题分析
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如指示牌不清晰、疏散路线拥堵等),制定改进措施。
-
记录与报告
录制演练视频,填写演练报告,报备相关部门。
通过以上流程,可有效提升师生及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疏散能力,确保在真实火情中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