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乱发津补贴的核心在于杜绝违规发放行为,确保财政纪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各单位不得擅自设立或继续发放已取消的津补贴项目,严禁超标准、超范围发放,以及通过变相形式(如实物、有价证券)滥发福利。违规行为将面临严肃问责,包括追回资金和纪律处分。
-
政策依据与总体要求
津补贴发放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政策文件,禁止无依据新设项目或延续已取消的补贴。例如,交通补贴、高温津贴等需按明文规定的标准和范围执行,不得擅自提高金额或扩大发放对象。 -
常见违规情形与案例警示
- 虚构名目发放:如以“加班补贴”名义全员普发,但无实际加班记录。
- 转嫁费用:通过下属单位或关联企业套取资金发放福利。
- 节日滥发:超标准发放节日礼品、购物卡等。某国企因违规发放过节费被查处,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
-
财务合规处理要点
- 审核流程:需逐级审批,附政策文件作为依据。
- 会计核算:单独设立科目(如“应付职工薪酬—津贴补贴”),确保账目清晰可追溯。
- 内控监督:定期自查和专项审计,防止变相列支。
-
特殊行业注意事项
金融、国企等需额外遵守行业监管要求。例如,国企津补贴须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不得在薪酬制度外另立名目;金融企业需避免激励性补贴诱发经营风险。
总结:规范津补贴发放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各单位应强化政策执行与内部监管,从源头防范违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