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的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参保扩面、医保信息化建设、基金监管、支付方式改革等核心领域,通过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资金精准高效使用。关键亮点包括:强化重点领域投入(如信息化、集中采购)、动态挂钩绩效(资金分配与考核结果绑定)、分层分级管理(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
-
重点使用方向: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支付方式改革等,例如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提升基金监管效率,或推动DRG/DIP付费试点。部分资金直接用于参保群众待遇提升,如降低异地就医起付线、扩大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
-
绩效驱动分配:资金分配采用“基础因素+绩效考核”模式,例如某地获补助金额=参保人数×财力系数×权重+绩效得分×权重。对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奖励性补助,反之扣减资金,形成“优奖劣汰”机制。
-
全流程监管:从预算编制到执行实行“双监控”,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影响下一年资金分配。资金拨付严格限时(30日内下达),结余资金按财政规定处理,严禁挪用至“三公”经费等非医保领域。
-
多层次协同:中央财政承担主要补助责任(如60%),地方按比例配套并统筹使用。市县需将资金及时划转至医保基金专户,确保待遇支付无缝衔接,例如按月拨付至医疗机构或参保人账户。
医保财政补助的使用体现“花在刀刃上”原则,未来将更注重数字化赋能与精准保障。参保人可通过地方医保局官网查询资金流向,监督政策落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