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家正加速国产替代与技术突破,2025年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头部企业已实现14nm设备量产,并在刻蚀、薄膜沉积等核心领域打破国际垄断。 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国产设备在成熟制程覆盖率超50%,5nm关键技术进入验证阶段,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
龙头企业引领技术突破
北方华创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产品覆盖刻蚀、沉积、清洗等前道关键设备,14nm刻蚀机已批量供货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突破300亿元。中微公司5nm刻蚀设备打入台积电供应链,专利数超2600项。盛美上海凭借兆声波清洗技术全球领先,单片设备市占率持续提升。 -
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崛起
拓荆科技是国内唯一量产PECVD/ALD设备的厂商,12英寸产线覆盖率超80%;华海清科垄断CMP设备市场,配套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中科飞测10nm缺陷检测设备填补国内空白,适配FinFET等先进工艺。这些企业通过高研发投入(如中科飞测研发占比36%)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国产化替代加速与挑战
成熟制程设备国产化率已超50%,但EUV光刻机等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本土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如北方华创入主芯源微)强化产业链协同,同时聚焦车规认证与绿色制造(PUE≤1.2)。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351.5亿美元,国内企业需提升先进制程量产能力以应对国际竞争。 -
市场机遇与全球化布局
AI与消费电子复苏推动设备需求激增,2024年A股半导体设备厂商净利润同比增长44%。北方华创取代中芯国际成为行业“盈利王”,长川科技测试设备一季度利润增长26倍。未来竞争将围绕全球化服务网络建设,日韩市场成为新拓展方向。
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已从“跟跑”转向“并跑”,但需持续突破技术壁垒、优化供应链效率。随着国产设备在10nm及以下工艺的验证加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将成为打破垄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