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PPP最新政策的关键亮点
-
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新机制下,PPP项目应为使用者付费项目,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项目经营收入需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并具备一定投资回报。
-
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新机制要求所有PPP项目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包括BOT、TOT、ROT、BOOT、DBFOT等具体方式,并在合同中明确资产权属和各方权责利关系。
-
优先选**营企业参与:新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并动态调整。
-
规范盘活存量资产:对不涉及新建、改扩建的盘活存量资产项目,要合理预测项目收益、确定项目估值,深入论证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加强特许经营方案把关: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负起特许经营方案审核责任,对采取资本金注入的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应比照相关权限审核特许经营方案。
-
做好信息填报和审核把关:各省级发展改革委要用好全国PPP项目信息系统,指导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及时填报和审核项目信息。
-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持续组织对项目是否符合PPP新机制政策导向进行抽查复核。
政策要点详解
一、做好项目前期论证
-
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地方财政部门应科学把握PPP模式的适用范围,优先实施具有强运营属性、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的项目。项目实施机构应依法依规做好项目规划、立项、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
规范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省级财政部门应压实辖内市县财政部门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责任,严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红线的要求。跨地区、跨层级PPP项目的财承论证应合理规划和分担支出责任,严禁通过“借用”未受益地区财政承受能力空间等方式,规避财政承受能力10%红线约束。
-
压实项目库管理责任:财政部授权财政部PPP中心负责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的建设、管理及信息统计、发布、筛查等工作。PPP项目库分为准备库和执行库,地方财政部门负责本级PPP项目的入库审核、动态调整、监督管理以及项目信息的录入、更新、筛查等工作。
二、推动项目规范运作
-
保障社会资本充分竞争:项目实施机构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依法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作为社会资本方平等参与PPP项目。
-
加强项目合同审核: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严格做好本级PPP项目合同审查,严禁在项目合同及相关补充协议中约定由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资代表向社会资本方回购投资本金、承诺固定回报、保障最低收益等兜底条款。
三、严防隐性债务风险
-
加强项目执行信息复核: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PPP项目执行信息的复核,确保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
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规范PPP项目的预算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四、保障项目阳光运行
-
加强信息公开: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加强PPP项目的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建立健全PPP项目的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相关投诉举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总结
财政部关于PPP最新政策的核心在于规范PPP项目的发展,确保项目符合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民营企业参与等要求,同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规范运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和阳光运行等方面的管理,以推动PPP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