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征半导体和非本征半导体是半导体材料的基本分类,其核心区别在于是否掺杂杂质元素。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本征半导体
-
定义
本征半导体指纯净、无杂质且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如纯硅、纯锗),其原子排列呈周期性晶格结构。
-
物理特性
- 导电性 :常温下导电性较弱,属于半导体范畴。 - 载流子 :仅存在价带电子和空穴,但数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激发机制 :通过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对,温度升高时载流子浓度增加。
二、非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
-
定义
通过掺杂三价元素(如硼)或五价元素(如磷)改变本征半导体电学性质的材料,分为N型和P型。
-
类型与特性
- N型半导体 :掺入五价元素(如磷),多出自由电子,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 P型半导体 :掺入三价元素(如硼),多出空穴,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电子为少数载流子。
三、PN结的形成
当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接触时,自由电子与空穴发生复合,形成PN结。PN结是二极管、晶体管等器件的基础结构,利用载流子扩散形成内建电场。
总结
本征半导体是纯净的半导体,其导电性受温度和热激发影响;非本征半导体通过掺杂改变载流子类型和浓度,从而实现可控导电。两者结合形成PN结,是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核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