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
煤矿工人岗前培训内容主要涵盖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核心方面,具体如下:
一、安全知识体系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与义务,掌握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流程。
-
煤矿安全制度
熟悉矿井通风、瓦斯防治、顶板管理等核心安全制度,理解“三并重”原则(管理、装备、培训)。
-
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理
掌握瓦斯爆炸、透水、冒顶等灾害的预防措施,学习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自救互救技能(如使用自救器、避灾路线规划)。
二、操作技能培训
-
基础设备操作
学习采煤机、液压支架、通风设备等机电设备的操作规范,通过模拟演练掌握设备维护保养要点。
-
工艺流程与支护技术
掌握采煤工艺流程,学习顶板管理、支护技术及日常维护保养技能,确保作业安全。
-
安全防护知识
熟悉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掌握井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三、职业素养培养
-
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事故警示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
-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形成默契的作业配合机制。
-
职业健康与防护
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掌握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四、培训考核与后续管理
-
闭卷考试与技能评估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确保掌握培训内容。
-
持续教育与再培训
明确每年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的要求,通过定期复训巩固知识,适应技术更新。
通过以上系统培训,旨在使新工人全面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技能,形成规范操作习惯,为保障矿井安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