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单晶薄片
半导体衬底是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支撑材料,其核心特性与功能如下:
一、定义与组成
-
基本定义
半导体衬底是经过高度纯净化、精确加工的单晶半导体材料薄片,主要用于支撑和构建集成电路(IC)中的外延层结构。
-
主要材料
常见材料包括:
-
元素半导体(如硅Si)
-
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碳化硅SiC、氮化镓GaN)
-
新型半导体(如氧化锌ZnO、氮化镓GaN)
-
二、核心功能
-
物理支撑
衬底为微米或纳米级的电子元件提供机械支撑,防止薄膜层因应力而断裂或破坏。
-
电学性能基础
-
半导体衬底本身具有半导体特性,可与其他材料形成异质结,实现器件功能(如导电、光学调制)。
-
衬底的掺杂工艺(如P型、N型掺杂)直接影响器件的导电性和电学特性。
-
-
外延层生长平台
为外延工艺提供生长基座,确保新生长层与衬底晶格匹配,避免界面缺陷。
三、关键特性要求
-
晶体质量
需极低的位错密度和杂质含量,以减少电子迁移率损失,提升器件性能和可靠性。
-
化学稳定性
需满足高温、化学腐蚀等环境适应性,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四、应用与工艺
-
工艺流程 :包括单晶生长(如长晶)、切片、研磨、抛光等步骤,部分厂商将衬底生长与外延工艺整合。
-
先进制程 :在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中,氮化镓、碳化硅等材料因低导通损耗、高击穿电压等特性,成为快充、高频应用的关键。
总结
半导体衬底是半导体器件的“地基”,其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与器件性能密切相关。随着技术发展,新型衬底材料(如氮化镓)正推动半导体器件向更高性能、更小尺寸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