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外延材料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分类、应用及技术发展如下:
一、主要分类
-
按材料类型
-
同质外延 :衬底与外延层为同种材料(如硅→硅)
-
异质外延 :衬底与外延层为不同材料(如蓝宝石→氮化镓)
-
-
按器件位置
-
正外延 :器件直接生长在外延层上
-
反外延 :器件在衬底上,外延层仅起支撑作用
-
-
按生长方法
-
物理气相外延(PVD) :通过物理过程沉积材料(如真空蒸发)
-
化学气相沉积(CVD)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材料(如氨气反应生成氮化镓)
-
分子束外延(MBE) :使用高纯度分子束精确控制生长
-
二、核心应用领域
-
集成电路
-
硅外延 :用于制造晶体管、二极管等基础器件,保障性能与稳定性
-
异质结(如SiGe) :提升发射效率、降低功耗,适用于高频/超高速器件
-
-
光电子器件
-
氮化镓(GaN) :因高电子迁移率、低导通电阻,成为LED、激光器等核心材料
-
二维材料(如石墨烯) :在光电探测、传感器等领域展现优异性能
-
三、技术挑战与突破
-
高失配问题 :氮化镓等材料需解决衬底与外延的晶格失配,影响性能稳定性
-
界面质量 :通过“面内自适应异质外延”技术调控应变,提升光电探测器性能
四、产业化进展
-
滁州产业园 :2025年竣工,年产能630万片外延片,推动区域半导体产业升级
-
第三代材料 :氮化镓、碳化硅等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42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5%
五、关键性能指标
-
氮化镓 :禁带宽度约3.4eV,电子迁移率可达2.3×10⁶ cm²/Vs,热导率是硅的20倍
-
同质硅外延 :饱和电流、截止频率等参数接近理想水平,适用于传统逻辑器件
以上内容综合了外延材料的分类、应用、技术进展及产业化动态,涵盖权威信息源的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