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硅外延片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单晶硅衬底上生长出高纯度单晶硅薄层的核心材料,关键特性包括高纯度(99.9999%以上)、低缺陷密度和精确的厚度控制,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和光电器件制造。
-
核心工艺与技术
外延生长主要采用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或分子束外延(MBE)技术,通过控制温度(通常1100°C左右)、气体流量和压力,在衬底表面逐层沉积硅原子。现代工艺可实现纳米级厚度误差(±5nm以内),并可通过掺杂磷、硼等元素调节导电类型。 -
性能优势解析
- 电学性能优化:外延层载流子迁移率比多晶硅高10倍以上,漏电流降低3个数量级
- 结构优势:可制备"n/n+"或"p/p+"多层结构,解决衬底与器件间的晶格失配问题
- 可靠性提升:缺陷密度<0.5个/cm²,显著提高器件良率
-
主要应用场景
- 逻辑芯片:FinFET晶体管中作为沟道材料
- 功率器件:IGBT模块的耐压层厚度达100μm以上
- 传感器:MEMS加速度计通过外延层实现应力隔离
-
行业发展趋势
12英寸外延片市占率已超75%,未来将向450mm晶圆过渡;SOI(绝缘体上硅)外延技术可降低功耗30%;AI芯片需求推动外延片电阻均匀性要求提升至±1%以内。
选择外延片需重点关注晶体取向(<100>或<111>)、电阻率范围(0.001-100Ω·cm)及表面粗糙度(Ra<0.2nm),建议根据终端器件工作电压和频率特性匹配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