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备考应优先从行测入手,同时兼顾申论积累,二者时间分配建议7:3。行测通过短期训练可快速提分,而申论需长期积累写作功底和政治素养,突击效果有限。关键策略是上午练行测(与考试时间同步),下午学申论,晚上巩固薄弱点,形成“行测主攻+申论渗透”的高效模式。
-
行测是提分关键,优先攻克客观题优势
行测全为选择题,通过大量刷题能迅速掌握解题规律,尤其资料分析、判断推理等模块提分空间大。建议先做2套真题定位薄弱项,再用“专项突破+限时训练”强化,如每天定量完成言语理解30题、图形推理20题,配合错题本复盘。临近考试需按真实考场时间模拟,培养“135题/120分钟”的节奏感。 -
申论需渗透式积累,避免考前突击
申论考察政策理解和文字表达,仅靠模板难拿高分。每日需安排1小时精读《人民日报》评论版,摘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热点金句;每周写1篇大作文,模仿官方文件逻辑结构。特别注意:申论小题(如概括题)占60%分值,应优先训练材料关键词提取能力,再进阶练习对策文写作。 -
动态调整策略,总分导向优先
若行测正确率稳定在75%以上,可增加申论时间;若申论大作文长期低于三类文,需重点突破立意训练。上海考生需注意本地“先考申论”的特殊安排,其他地区均按“行测→申论”顺序备考。备考中后期要以全真模考为主,行测严格卡时间涂卡,申论用答题纸规范书写。
备考如同马拉松,行测是配速器,申论是耐力赛。前3个月集中突破行测,后2个月侧重申论输出,最后1个月全科模拟。记住:行测决定是否过线,申论决定能否领先,双管齐下才能稳握上岸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