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大基建集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企,而是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其母公司绿地控股由上海国资委通过上海城投、上海地产合计持股46.37%,但管理层及社会资本持股比例更高,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
-
股权结构体现混合所有制特征:绿地控股的三大股东中,上海国资委旗下企业合计持股不足50%,而管理层持股平台上海格林兰投资占比29.13%,其余为公众流通股。这种“国有资本+管理层+社会资本”的三角结构,使其兼具国资背景与市场化灵活性。
-
业务定位与市场化扩张:绿地大基建集团作为绿地控股全资子公司,主导基建产业板块,通过混改并购贵州建工、江苏省建等地方国企,快速扩大规模。其业务覆盖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领域,但盈利模式更依赖市场竞争,与传统国企的行政化运营有明显差异。
-
战略转型与行业影响:绿地大基建提出“万亿营收”目标,通过产业基金、技术研究院等市场化手段提升竞争力,反映出混合所有制企业追求规模与效率的双重导向。不过,近年频繁的股权出质行为也暴露了其资金链压力,凸显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混改案例或财务动态,可参考绿地控股官网披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