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关键亮点包括:推动粮食产能稳步迈上1.4万亿斤台阶;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细化村庄分类标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民生活更加美好。
到2027年,中国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届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产能将显著提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推动粮食产能稳步迈上1.4万亿斤台阶。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将更加稳固,中国人的饭碗将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乡村产业将更加兴旺,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更加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将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到2035年,中国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届时,农业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高。农村将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村住房条件将明显改善,生活设施将更加便利,农村生态环境将显著优化,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将全面呈现。乡风文明将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得到充分传承发展,农民综合素质将全面提高,农村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乡村治理将更加有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明显提升,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更加健全。农民生活将更加美好,收入水平将持续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将基本建立,共同富裕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