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涉及的12种常见气体制备方法覆盖必修教材核心内容,重点包括氧气、氢气、氯气、氨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案,涵盖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固液加热型三类实验装置,关键操作要点涉及催化剂使用、尾气处理及防倒吸设计。
一、氧气(O₂)
反应原理:2KClO₃(s) → 2KCl(s)+3O₂↑(MnO₂催化,加热);2H₂O₂(l) → 2H₂O(l)+O₂↑(MnO₂催化,常温)。
装置类型:固固加热型(氯酸钾分解)或固液不加热型(双氧水分解)。
注意事项:氯酸钾需纯品避免爆炸,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泡再收集。
二、氢气(H₂)
反应原理:Zn(s)+H₂SO₄(l) → ZnSO₄(l)+H₂↑(稀硫酸,常温)。
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启普发生器。
注意事项:远离明火,酸液浓度不宜过高(防止钝化),可用向下排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三、氯气(Cl₂)
反应原理:MnO₂(s)+4HCl(浓) → MnCl₂(l)+Cl₂↑+2H₂O(加热)。
装置类型:固液加热型,需分液漏斗控制盐酸滴加速率。
注意事项: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湿润淀粉-KI试纸验满。
四、二氧化碳(CO₂)
反应原理:CaCO₃(s)+2HCl(l) → CaCl₂(l)+CO₂↑+H₂O(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
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
注意事项:不用硫酸(生成微溶CaSO₄阻碍反应),向上排气法收集。
五、氨气(NH₃)
反应原理:2NH₄Cl(s)+Ca(OH)₂(s) → CaCl₂(s)+2NH₃↑+2H₂O(加热)。
装置类型:固固加热型,需碱性干燥剂(如CaO)。
注意事项:棉花团防对流,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验满(变蓝)。
六、硫化氢(H₂S)
反应原理:FeS(s)+H₂SO₄(l) → FeSO₄(l)+H₂S↑(稀硫酸,常温)。
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
注意事项:剧毒需密闭处理尾气,硝酸铅试纸验满(变黑)。
七、二氧化硫(SO₂)
反应原理:Na₂SO₃(s)+H₂SO₄(浓) → Na₂SO₄(l)+SO₂↑+H₂O(70%硫酸,常温)。
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
注意事项:尾气用NaOH吸收,品红溶液验满。
八、一氧化氮(NO)
反应原理:3Cu(s)+8HNO₃(l) → 3Cu(NO₃)₂(l)+4H₂O+2NO↑(稀硝酸,常温)。
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
注意事项:排水法收集(避免接触氧气),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
九、二氧化氮(NO₂)
反应原理:Cu(s)+4HNO₃(浓) → Cu(NO₃)₂(l)+2H₂O+2NO₂↑(加热)。
装置类型:固液加热型。
注意事项:红棕色气体需NaOH尾气处理,向上排气法收集。
十、乙烯(C₂H₄)
反应原理:CH₃CH₂OH(l) → C₂H₄↑+H₂O(浓H₂SO₄催化,170℃)。
装置类型:液液加热型,需温度计控制液温。
注意事项:乙醇与浓硫酸体积比1:3,碎瓷片防暴沸,溴水验性质。
十一、乙炔(C₂H₂)
反应原理:CaC₂(s)+2H₂O(l) → Ca(OH)₂(l)+C₂H₂↑(电石与水反应)。
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分液漏斗控制水滴加速度。
注意事项:电石含杂质致气体含H₂S/PH₃,硫酸铜溶液洗气。
十二、甲烷(CH₄)
反应原理:CH₃COONa(s)+NaOH(s) → Na₂CO₃(s)+CH₄↑(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
装置类型:固固加热型,需碱性环境。
注意事项:导管稍伸入集气瓶,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验纯度。
掌握这12种气体制备方法需重点关注反应物状态、条件及收集方式差异,实验前务必检查装置气密性,有毒气体需严格尾气处理,易燃气体远离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