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
-
核心元件 :真空电子管
-
硬件特点 :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等
-
软件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
应用领域 :军事和科学计算(如ENIAC、UNIVAC)
-
代表机型 :ENIAC、UNIVAC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
核心元件 :晶体管
-
硬件特点 :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采用磁鼓、磁盘辅助存储
-
软件 :操作系统(如OS/360)、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
-
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工业控制
-
代表机型 :IBM 700系列、DEC PDP系列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0年)
-
核心元件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
-
硬件特点 :进一步小型化,引入分时操作系统(如UNIX)
-
软件 :结构化编程语言(如C语言)
-
应用领域 :商业、教育、科研
-
代表机型 :IBM System/360、DEC VAX
第四代计算机(1970—1980年)
-
核心元件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
-
硬件特点 :个人电脑开始普及,集成CPU、内存、I/O设备
-
软件 :图形用户界面(GUI)、数据库管理系统
-
应用领域 :办公自动化、家庭计算机
-
代表机型 :IBM PC、苹果Ⅱ
总结
四代计算机的划分主要基于核心元器件的演变:
- 电子管 (第一代)→ 晶体管 (第二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三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
这种划分方法帮助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演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