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审计和竣工审计可以由同一家单位执行,但需满足资质齐全、团队独立且符合利益回避原则。 关键点在于审计单位需同时具备工程造价与财务审计双资质,且两类审计团队需独立运作,避免自我复核风险。政府投资项目通常要求分开委托,而市场化项目在满足监管要求下可灵活选择。
从资质角度看,综合性大型事务所可能同时拥有造价咨询资质(如甲级工程造价资质)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这类机构可合法承接全过程审计业务。例如某跨国工程咨询集团,其下设的造价分公司与审计事业部各自配备专业团队,共享项目数据但独立出具报告,既保证效率又符合合规性。
操作层面需注意三点风险防控:一是建立物理隔离机制,过程审计与竣工审计团队不得交叉参与同一项目;二是采用差异化管理流程,如过程审计侧重动态纠偏(如每月进度款核验),竣工审计专注静态复核(如最终工程量校核);三是完善留痕制度,所有审计底稿需双向验证,确保可追溯性。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案例显示,当同一单位实施两类审计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化各阶段审计轨迹,有效规避了数据篡改争议。
对于审计结果的法律效力,需重点核查两点:审计报告是否由不同注册师签章(造价师签过程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签竣工决算报告),以及是否执行分级复核制度。某省级审计厅2024年发布的指引明确,合并委托的项目须在档案中单独列示两类审计的工作底稿,并留存交叉检查记录。
总结来看,选择同一单位实施全过程审计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连贯性和成本优化,但必须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审计独立性。建议业主方在招标时要求投标机构披露具体执行方案,并保留引入第三方抽查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