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拔管防范及护理措施需从评估、固定、沟通、巡视等多方面入手,确保患者安全。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风险评估与标识管理
-
动态评估 :每日/每周根据患者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疼痛程度等重新评估拔管风险。
-
警示标识 :床头悬挂“防非计划拔管”标识,提醒医护人员重点关注高风险患者。
-
管道标识 :确保导管有清晰刻度、有效期标识,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二、管道固定与护理操作
-
有效固定 :使用高粘性胶带、固定带,确保连接紧密,避免扭曲、折叠。
-
特殊体位护理 :颈部/股静脉导管患者避免过度活动,穿宽松衣物减少牵拉。
-
定期检查 :每班检查胶布粘性、管道位置,及时更换松脱或损坏的固定物。
三、患者教育与心理干预
-
风险告知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管道用途、拔管风险及后果,提高配合度。
-
心理支持 :对焦虑患者使用镇静剂,配合心理疏导,减少拔管倾向。
四、巡视与应急处理
-
加强巡视 :夜间、低年资护士值班时段增加巡查,及时发现管道移位或固定失效。
-
紧急处理 :非计划拔管后立即吸痰、吸氧,必要时重新插管或使用无创机械通气(NIPPV),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五、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
-
设备管理 :定期检查导管质量,避免因破损导致脱管。
-
培训与制度 :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完善约束制度,确保操作规范。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风险,保障患者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