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安全例行检查记录是施工过程中保障安全的核心文件,需包含检查日期、人员、地点、内容、问题及整改措施等关键要素,其核心价值在于预防隐患、规范操作和明确责任。
-
基础信息结构化
记录需明确项目名称、检查日期、监理单位及人员等基础信息,采用表格或分项列表形式(如“检查内容:临边防护/施工用电/机械安全”),确保信息可追溯性。例如,某市政工程记录中通过编号管理(如“编号:002”)实现问题闭环跟踪。 -
检查内容全面覆盖
重点包括安全设施完好性(如脚手架、防护网)、人员操作合规性(如持证上岗、劳保用品佩戴)、环境管理(如垃圾分类)及应急预案有效性。某住宅项目记录显示,对“基坑支护变形监测”和“临时用电规范”的专项检查避免了坍塌风险。 -
问题与整改动态关联
记录需清晰描述隐患(如“钢筋堆放混乱”),并同步提出整改措施(如“24小时内清理并划定专用区域”)、责任人和时限。某案例中,监理通过“复查意见”栏确认整改效果,形成完整证据链。 -
评分与风险量化
高级记录可引入评分机制(如“安全管理制度权重30%,得分90”),通过加权计算总分,直观反映整体安全水平。部分模板还标注风险等级(如“需改进/正常”)以指导优先级。
提示:定期更新记录模板,结合项目特点增删检查项,并确保电子与纸质双备份,以适配法规变化和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