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的基础知识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技能和应急管理。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综合介绍:
一、基础理论
-
应急救援术语与功能
-
事故、事件、险情等基本概念
-
应急响应的三个阶段:预防、响应、恢复
-
应急管理的五大功能:预防与准备、响应与处置、恢复与重建
-
-
风险分析与评估
-
识别危险源与风险因素
-
评估事故可能性和后果
-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
二、核心操作技能
-
急救技能
-
心肺复苏(CPR):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深度5-6厘米
-
人工呼吸:保持气道通畅,每次吹气1秒以上
-
外伤止血:动脉出血需压迫近心端动脉,静脉出血需压迫远心端
-
骨折固定:使用夹板或三角巾固定伤肢,避免二次伤害
-
-
火灾与灾害应对
-
火灾扑救:控制火势蔓延,优先抢救被困人员
-
自然灾害应对:地震时避震,洪水时转移至高处
-
社会突发事件处理:恐怖袭击需保持通讯畅通,交通事故需先救人后处理
-
三、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
-
个人防护装备
-
灭火器、防护服、呼吸器等器材的使用
-
高危环境作业的隔离与通风措施
-
-
应急计划与演练
-
家庭应急计划:明确疏散路线和紧急联系人
-
定期演练:模拟火灾、地震等场景,提升反应能力
-
-
心理调适与团队协作
-
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
团队分工明确,协同作战
-
四、常见事故处理
-
触电急救 :迅速脱离电源,进行心肺复苏
-
中毒与中暑 :保持通风,必要时使用解毒剂或降温措施
-
脊柱骨折 :搬运时保持脊柱平直,避免扭曲
五、持续学习与认证
-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
-
通过应急救援员证书考试(线上或线下)
-
定期更新知识,关注行业动态
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结合实际场景演练,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关键。建议通过专业机构培训获取认证,并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