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日常检查记录内容聚焦食品卫生、设备安全、环境卫生、人员操作、进货记录五大核心板块,通过标准化流程保障用餐安全与管理规范。
1. 食品卫生检查
- 原料储存:核对生熟食材分类存放情况,检查冷藏/冷冻设备温度是否符合标准(如冷藏≤4℃、冷冻≤-18℃)。
- 保质期监控:抽查预包装食品标签完整性,记录临近过期产品处理方式,销毁腐败变质食材。
- 交叉污染防控:观察操作台、刀具、容器是否按荤素/生熟分区使用,检查消毒柜运行状态及餐具消毒记录。
2. 设备安全检查
- 运行状态:测试燃气灶、油烟机、留样冰箱等设备功能,排查线路老化、燃气泄漏隐患。
- 清洁维护:记录蒸箱、烤箱内部油污清理频次,核查防鼠板、地漏等设施完好性。
3. 环境卫生管理
- 就餐区清洁:检查地面油渍、桌椅摆放整齐度,定时清理残食回收区。
- 后厨消毒:每日记录紫外线消毒灯使用时段,检查排水沟无积水、垃圾桶带盖密闭。
- 虫害控制:查看灭蝇灯是否正常运转,重点排查库房墙角、货架底部的鼠类活动痕迹。
4. 人员操作规范
- 健康证明:核对从业人员健康证有效期,记录晨检体温及手部外伤情况。
- 操作流程:监督烹饪时是否穿戴工作帽、口罩,禁止佩戴首饰或使用手机。
5. 进货台账溯源
- 供应商资质:留存肉类检疫证明、粮油检测报告等文件副本。
- 台账登记:逐项记录食材采购日期、数量、生产批次,确保问题产品可追溯至源头。
定期执行检查并留存记录档案,可快速定位风险环节。推荐采用电子化表单系统,实现扫码填写、自动生成整改清单,提升食堂安全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