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
关于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编制与实施,综合多部门政策文件及行业标准,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
一、风险管控清单的适用范围
覆盖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风险工业产品,包括20种工业品、30种消费品、13类材质食品等。清单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制定风险点及管控措施,涵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
二、关键风险管控措施
-
产品设计开发阶段
-
评估产品可行性、工艺合规性,避免设计缺陷;
-
建立设计评审机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
-
供应链管理
-
选择合格供应商,建立追溯体系,定期审核供应商资质;
-
签订明确合同条款,落实供应商法律责任。
-
-
生产过程控制
-
严格执行工艺流程,确保设备设施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
实施关键控制点监控,建立质量检测体系。
-
-
原材料与零部件管理
-
进货查验合格证明、认证文件及标识标签;
-
建立不合格品隔离与处置机制。
-
-
产品标识与认证
-
确保产品标注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符合法规要求;
-
取得生产许可证或强制性认证,并标注相关证书。
-
-
储存与运输管理
-
满足产品贮存条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或污染;
-
物流环节建立追溯机制,确保产品安全送达。
-
-
质量检测与追溯
-
定期抽样检验,建立质量监控系统;
-
实现产品全链条可追溯,配合监管部门风险排查。
-
-
售后服务与投诉处理
-
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投诉处理机制;
-
不合格产品及时下架销毁,并对外通报处理结果。
-
三、实施机制
-
风险分级管理 :根据产品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
-
动态调整 :定期评估风险变化,更新管控清单;
-
信息化建设 :通过“上墙”管理风险点,纳入日常排查调度机制。
四、政策依据与执行要求
-
依据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指导文件,如《关于指导督促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加强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
-
要求重点单位将风险管控清单纳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体系。
以上清单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细化版本,并通过培训、考核提升员工质量意识与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