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三审三校制度是确保信息发布准确性和导向性的重要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制度目的
通过分级审核和多层把关,规范信息发布流程,维护单位形象和声誉,培养正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更新等环节,包括网站、政务新媒体、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
三、审核流程
(一)初审(一级审核)
-
责任主体 :信息采集人员或部门负责人
-
审核内容 :文字、格式等表面问题,确保无明显错误,主题明确、表达完整。
(二)复审(二级审核)
-
责任主体 :部门主管或分管领导
-
审核内容 :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政治导向初步判断,问题及时反馈并修改。
(三)终审(三级审核)
-
责任主体 :单位领导或总编/副总编
-
审核内容 :政治立场、社会影响、政策法规符合性,重大选题备案合规性。
四、校对流程
-
一校 :撰稿人员逐字校对,修改文字错误并签名
-
二校 :责任编辑核对文字、版式,与原稿对红
-
三校 :专业校对人员检查技术细节,确保格式规范
-
终审校对 :执行总编或相关负责人最终审核
五、关键要求
-
政治把关 :所有审核环节需强化政治导向判断,防止错误信息传播
-
责任分工 :明确各环节责任人,避免同一人担任相邻审核职责
-
技术保障 :利用系统权限设置、错误提醒等技防措施,降低差错率
-
应急处理 :发现问题可及时撤稿,重大事项需请示领导审定
六、监督与责任
-
建立审核档案,记录问题整改情况
-
对失职人员进行问责,完善信息发布机制
该制度通过“人防+技防”结合的方式,确保信息发布科学化、规范化,是媒体机构、教育机构及企业等单位的常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