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最容易拿奖的竞赛通常具有门槛低、参与人数多、获奖比例高的特点,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 这些比赛覆盖面广,且部分赛事设有校级、省级、国家级多级奖项,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的赛道,获奖机会更大。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
分为A、B、C、D四类,覆盖不同专业学生,题型以英语基础能力为主,获奖比例高达30%左右。初赛在校内举行,竞争压力较小,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 -
数学建模竞赛(如国赛、美赛)
团队参赛形式降低个人压力,题目开放性强,即使未获高级别奖项,完成作品即可获得“成功参赛奖”。美赛(MCM/ICM)获奖率超50%,适合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注重创意而非成熟项目,校赛阶段鼓励广泛参与,部分高校为提升积极性会设置较多校级奖项。商业计划书撰写能力是关键,适合有创新想法的团队。 -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
命题范围广,涵盖平面、视频、文案等多种形式,艺术类和非艺术类学生均可参与。部分赛道投稿量少,获奖概率较高,适合有创意或设计特长的学生。 -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分校级、省级、全国三级,校赛评审相对宽松,社科类调查报告或简单科技发明即可参赛。若作品贴合热点(如乡村振兴、AI应用),更容易脱颖而出。
提示: 选择竞赛时需结合个人兴趣与能力,优先参与学校重点组织的赛事(通常有培训支持),同时关注“优秀奖”“三等奖”等基础奖项设置,积累经验后再冲刺更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