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高考赋分规则通过等级转换消除科目难度差异,原始分按排名划定A-E五档,对应100-30分区间,最终成绩以排名而非卷面分计入总分。
-
赋分制核心逻辑:考生原始分在选考群体中的排名决定赋分等级,如某科前1%为A档(100-86分),中间35%为B档(85-71分)。选考化学原始分81分若属B档区间(如82-61分),则按比例换算为84分。转换公式确保等级内原始分与赋分呈线性关系,但具体计算由考试院完成,考生仅知结果。
-
关键规则与案例:全省统一划分等级比例(A:15%/B:35%/C:35%/D:13%/E:2%)和赋分区间(如A档100-86分)。例如思想政治B等级区间若为82-61分,则81分对应转换分84.3(四舍五入为84)。学科难度影响群体分数分布,物理等竞争激烈学科可能出现高原始分低赋分现象。
-
策略与注意事项:选科需综合兴趣、能力及目标专业要求,如理工科专业必选物理化学。赋分制下排名比分数更重要,竞争人数较少的科目偶然性更大。当某科目选考人数低于保障基数时(如物理6.5万),启用保障机制按6.5万基数赋分,避免极端情况导致分数失真。
新高考赋分制平衡不同科目难度差异,考生需聚焦提升竞争力而非绝对分数,同时关注政策变动对各学科赋分的影响,合理规划选科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