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危险源及安全措施的核心在于识别化学、物理、生物和电气四大类风险,并通过分类管理、规范操作和应急演练实现全面防控。例如,腐蚀性化学品需专用储存,高压设备需定期检修,生物废物需无害化处理,而电路隐患需及时排查。以下从危险源类型和对应措施展开说明:
-
化学危险源
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需标注清晰并隔离存放,易燃溶剂远离火源,剧毒化学品执行“双人双锁”制度。实验人员必须佩戴护目镜、防腐蚀手套,并熟悉安全数据表(SDS)的应急处理步骤。 -
物理危险源
高温设备如烘箱需张贴警示标识,高压反应釜安装压力泄放阀,离心机等机械需平衡装载并定期校准。所有设备配备紧急停机按钮,操作规范上墙公示。 -
生物危险源
病原微生物实验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废弃物经高温灭菌后密封转运。动物实验场所需持证,实验动物尸体深埋或焚烧,严禁随意丢弃。 -
电气危险源
电路改造需专业审批,老旧线路立即更换,配电箱周围禁止堆放杂物。使用防爆插座,湿手不得接触电器,实验结束关闭总电源。
总结:实验室安全需结合“人防+技防”,通过分级管控、定期培训和实战演练形成闭环。例如,每月检查气瓶固定状态,每季度模拟泄漏应急响应,每年更新风险评估档案,将隐患消灭于萌芽。